身邊有一些普通收入的朋友同事都會選擇租屋來居住,原因是沒法拿出三成首期,因而無法買樓置業。如月入$13,000,想申請政府公屋又不符合申請資格;想置業,除非問父母借貸,否則根本沒有可能有首期;而現實是父母都需要一筆養老金,不一定可以幫助子女置業。如有數個子女,那應該幫助哪名子女去置業呢?這又會加添一些無謂的爭吵,傷害家人之間的關係。因此很多人都為住屋而煩惱不已。
最近收到一讀者的電郵,他是一名32歲男士Y,與女朋友拍拖8年,正準備結婚。Y現時在政府任職社工,而女朋友則在一大型交通機構工作,他們月入都是穩定一族,但因為女方父母希望女兒能嫁得風風光光,要求男方要擺30圍酒席,以普通貨式6,000元一圍來計,連雜費要20萬元,加上禮金,金飾,大概要30萬元。
他們兩位在拍拖時已有結婚打算,開了聯名戶口,已儲蓄了8萬元。其餘22萬元打算向父親借貸,再慢慢歸還。酒席解決了,還有另一問題未解決,那是住屋問題。他們原先決定租屋住,但因為近來的租金非常昂貴,他們又想多儲蓄一點金錢,便決定先住在父母家裡,等儲夠金錢後再置業。
所謂「相見好,同住難」,婚後與家人同住了半年後便改變初衷搬出去租屋住。租金已佔了他們三分一的收入。近來物價飛脹,更令他們百上加斤。他們問我如何能令其困境紓緩一點?
依我的意見,當初應不要花太多金錢於風光的事情上。想儲蓄多一點金錢,必需減省無謂的開支。我會建議Y先搬回父母家暫住,這可減省租金及相關的支出,再把部份支付家用給父母,以分擔父母的負擔。另外,亦可與妻子商量在家中的家務事宜如何分配,如洗碗、打掃家居。有空時可下下廚,烹調一兩味小菜給父母品嚐,相信這可以大大改善婆媳關係。假期時,與父母到茶樓品茗,這些看來細眉細眼的事情,已可令父母高興。
他們亦可以在日常開支方面看看有甚麼可以慳一點,例如返工時,不要出外吃午餐,可以自己製作便當,帶回公司吃。便當的款式可以很多元化,在圖書館內可以找到一些教人製作便當的書籍。那些便當的材料既便宜又有營養,非常可口吸引。
假日消閒活動,可以到郊外野餐、行山,既可呼吸新鮮空氣,又可鍛鍊身體,可強壯心肺功能,大家又可以有多些時間分享日常遇到的趣事,既可增進感情,又可加深彼此的了解。
少花金錢,儲蓄彈藥,無論是那特首用了多少年才建成居屋、或是買私人樓,當機會來時便可以昂然入市。
(資料來源: Yahoo!財經 理財多面睇 李兆波 2011年10月17日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